全部新闻 > 动态新闻
2012-04-26 浏览量:3057
这里民企“航母”高度密集,年销售超亿元企业占全市三分之一,4家企业上榜“中国500强”。
这里创新活力涌动,去年授权专利破万件,居全省首位。
这里经济实力雄厚,是全省地方财力首个破百亿元的县(市)区。
这里城乡全面融合,统筹发展水平高居全省之首。
……
走进鄞州区,耳闻目睹的这一组组发展数据,无不令人惊叹。漫步鄞州新城,满眼是风格迥异的高楼大厦,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。
从当年“有县无城”的尴尬,到如今“无县有城”的生机勃发,鄞州撤县设区10年来,紧紧抓住城市化的重大机遇,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完美蝶变。
踏进21世纪门槛,当城市化浪潮席卷而来之时,当时的鄞县被推到了改革的最前沿。
从地理位置来看,鄞县大多数区域处在宁波中心城区,与中心城区的紧密程度超过了北仑区、镇海区,却不是中心城区的一部分。
从心理感受而言,鄞县的县级行政机关设在市区,干部群众工作生活基本上在市区,但又不是真正意义的市区居民。
从发展趋势来说,鄞县虽与中心城区唇齿相依,但长期是资源要素投入为主的传统工业经济格局,服务业基础薄弱,转变发展方式迫在眉睫。
一个区域两种行政体制,产生了种种矛盾,阻碍了经济发展,也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。2001年,早春2月,在宁波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,鄞县代表团18位代表提出了《撤县设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》的议案,发出了鄞县人民的共同呼声:融入中心城区。
再从宁波中心城市的视角看,2001年,宁波经济总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在第6位,但是中心城区面积仅1033平方公里,排在倒数第2。这样的格局,束缚了宁波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的发挥,制约了城市化的进程。
“回应鄞县干部群众的呼声,顺应宁波中心城市发展规律,市委、市政府作出了鄞县撤县设区的重大决策。”鄞县最后一任县委书记、鄞州第一任区委书记程刚说,这个决策有利于市和区共同发展,撤县设区的改革方案得到了顺利推进。
2002年4月19日,撤销鄞县设立宁波市鄞州区大会召开,一个全新的鄞州区宣告诞生。宁波中心城区由五个区变成了六个区,面积扩大到2560平方公里。
名字变了、牌子换了,以后的发展道路怎么走?
鄞州人开始了又一次观念的变革,把目光锁定城市经济,并精心布局了一条发展“路线图”:从建设新行政中心开始,到住宅小区公共配套,再到商业服务,最后形成以商务为中心的总部经济。
万达广场是鄞州第一艘商业航母,2004年项目落户时,其周边的荒芜让不少人捏了把汗。但是鄞州万达广场开业第二年,营业收入就达到8亿元,成为万达在全国最成功的投资项目。
以万达广场为中心的北部商贸区、高等教育和知识经济集聚的大学园区南区、37幢总部经济大楼托起的南部商务区……一个现代服务业引领的南部新城迅速崛起。
鄞州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从十年前不到10%,提高到了去年的33.7%。
现代服务业“短腿”补上了,传统的工业也走向了现代。十年前,鄞州虽有雅戈尔、奥克斯等为代表的一批大企业,但是“低、小、集、加、散”仍是工业经济的主要格局,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没有,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只有11.2%。
“圈一亩地不如用好一个人”,鄞州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、引进高科技人才。如今,全区有高新技术企业196家,涌现了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新能源三大超百亿元的高新产业集群,彻底改变了过去纺织服装一枝独大的格局。高端人才云集,目前全区各类人才总量达到14万人。
“鄞州最大的变化就是从‘县域经济’转入了‘城市经济’的发展轨道。”曾担任鄞州区委书记近10年的市委常委、常务副市长寿永年说,这些年来,鄞州从“双高”工程到“双优”战略,推进转型发展;从“新鄞州工程”到“三大行动纲领”,加快城乡融合;从“和谐鄞州”到“幸福民生”,提升社会事业。
在城市经济的战略征程中,鄞州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新纪录,成为经济实力领跑全省的“老牌强区”,也成为学者专家争相研究剖析的样本。
“转变、转变、再转变,创新、创新、再创新。”在《中国战略转型探索与实践之研究》一书中,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评价说,“鄞州模式”是经得起考验的,是对科学发展观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成功实践。
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。面对“追兵渐近”的区域竞争新态势,鄞州人再度转变观念,响亮提出了打造“质量新鄞州”的宏伟目标。
“鄞州要在更高能级、更高水平的区域发展竞争中继续领先、率先,必须依靠质量。”市委常委、鄞州区委书记陈伟俊说,未来五年将大力提升发展质量、建设质量、文化质量、生活质量、生态质量。
从体制的突破到路径的变革,再到理念的提升,鄞州人在一次次思想观念的转变中,探寻出一片片发展新天地。